正值全国首个生态日走进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
2023-08-27 03:26
正值全國首個生態日,走進遼河口國家級自然維護區,藍天白雲的襯托下,綠葦紅灘、鷗鳥翔集,蘆葦蕩中隱約可見三兩成群的丹頂鶴嬉戲其中。這裏是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,遼寧人的母親河——遼河,以及大遼河、大淩河三條河流在此匯聚入海,河海交匯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浩瀚千裏的蘆葦蕩,孕育了「天下奇跡」紅海灘。這裏是丹頂鶴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,是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繁衍地,是斑海豹的重要產仔地,每年有超百萬只留鳥遷徙至此停歇和繁衍。現在,在總面積800平方公裏的遼河口國家級自然維護區,休息的各類野生動物已達478種。

2014年以來,國家林草局、財政部先後8次將遼河口濕地作為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,對蘆葦沼澤濕地生態補水超3.5億立方米,康復退化濕地577公頃,清淤疏浚供水幹、支渠168.23公裏,建築修理控水閘口、過水涵閘等50座,康復翅堿蓬濕地574公頃。同時,還精準施行了遼河口國家級自然維護區維護與修正、遼河口國家級自然維護區維護與監測設施建設項目,一系列項目的施行有用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,提高了濕地維護區生態質量。盤錦市於2014年啟動了「退養還濕」工程,收回海域2萬畝,康復濕地8.59萬畝,康復自然岸線15.7公裏,有用維護了遼河口沿海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。

在生態文明思維指引下,遼寧省委、省政府結實建立「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」理念,堅持不懈走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,自2021年開始施行為期三年的遼河流域(渾太水系)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維護和修正工程。項目旨在以水源修養區生態功用保證、流域水生態環境改善、飲用水源地安全保證、礦山環境與地質災害並治、河口濕地景觀功用優化、水土流失治理與土地資源使用功用的全體提高,實現「山綠、水清、林密、田豐、湖凈、葦翠」目標。此舉有用減少了水土流失,降低了地質環境危險,維護了生物多樣性,環境自我修正能力得到增強,生態穩定性得到提高,生態效益逐漸閃現。2022年,遼河全河流水質到達有監測記載以來最高水平,17座水庫和56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體保持良好。